西汉时,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二赴长安,在成都京郊一小石桥前,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立誓:“不高车驷马,不复此过。”美丽多情的卓文君听了却深为忧虑。她知道司马相如年轻气盛,才智过人,过去是怀才不遇,屡遭压抑。今后一旦功成名就,难保不迷恋于长安那么个花花世界。这夫妻之情也就难以持久。因此,她哽咽着叮嘱道:“男儿功名,固是大业,但也切为功名所缠,作茧自缚。郎君若未获一官半职,也当早早回家。”
司马相如到了长安,不久就官运亨通,得到了汉室的赏识,被拜为中郎将。一登龙门,声价百倍,从此就沉醉于声色犬马、纸醉金迷的生活中。他觉得卓文君配不上他,于是就处心积虑要休妻,另娶名门千金。
远在千里的卓文君,哪里知道丈夫变了心,她朝也盼,夜也盼,不知在神像前祈祷了多少遍,不知在孤灯下流了多少泪。春花开了,秋叶落了,燕子走了,鸿雁来了,五年光阴一晃很快过去。这一天,卓文君正暗自垂泪,忽然京城来了一位差官,交与她一封信,并言大人吩咐,立等回文。卓文君又惊又喜,拆信一看,一张大白纸,寥寥写着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”这么几个大字。卓文君一看明白了,当了新贵的丈夫已有弃她之意,这是变着法儿来刁难她,一是悲愤交加。当即写了封回信交给差官。
司马相如满以为难倒了卓文君,不想回信竟如此神速,忙打开一看,傻眼了!原来卓文君已巧妙地将书信数字,先顺后序地连成一首字字血泪的诗,这首诗是:
“一别之后,二地相悬,只说是三四月,又谁知五六年,七弦琴无心弹,八行书无可传,九连环从中折断,十里长亭望眼欲穿,百思想千系念,万般无奈把郎怨;万语千言说不完,百无聊赖十依栏,九月重阳登高望孤雁,八月中秋月园人不园,七月半秉烛焚香问苍天,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,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冷雨浇花端。四月里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。忽匆匆,三月桃花随水转,漂零零,二月风筝线儿断。噫!郎呀郎!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。”
司马相如读后十分惭愧,越想越对不住这个才华出众、多情多义的妻子,终于用高车驷马,亲自登门迎接卓文君。这就是长期以来,脍炙人口的“白头吟”。他俩的美满婚姻,一直传到今天。”
评论